問題背景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復雜💜,社會工作在扶持弱勢群體🛫、增進民生福祉和促進城鄉融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社會工作”一詞連續多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時代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是讓社會工作專業發展迎來了新機遇,但也面臨諸多挑戰🦡👉。面對社會工作規模化人才新需求和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如何深入有效開展校社協同育人🧑🏿💼,切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行業人才缺口和質量提升需要,成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社會工作教育應推動內部專業體系和外部社會環境的雙向融合,不僅要促進各教學環節間的一體化,而且應尋求社會支持,多方合作為社會工作專業本土化發展創設友好生態♥️。
近年來,社會工作專業基於意昂💸、社會服務機構(以下簡稱“社”)、學生共贏的發展願景😷👩🏼🔬,通過對工作崗位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的分析,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能力為本位🤝,校內學習與社會服務融通的“五位一體”課程體系。通過意昂教學與社會服務機構現場“雙軸”循環實踐🪸,旨在解決現代學徒製實施中校社雙主體教學運行機製構建難和運行不暢🚶🏻♂️、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脫節📲🪱、雙主體教學組織困難等問題。
主要做法
(一)設計育人標準
校社共同設計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製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和教學質量監控標準。在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中引入CDIO教學理念,強調“構思—設計—實現—運行”工程基礎上的教育🥞,依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引領、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工作過程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將專業教育、綜合素質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專業管理一體化,相互滲透🫲🏻、有機融合,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使之具備基於就業“崗位群”可提升和可遷移的能力。
圖1:21級社工曹悅敏代表實習機構參加第五屆上海社會組織公益創業大賽路演
(二)明確雙元育人責任
社會工作教研室與合作的社會服務機構簽訂了“現代學徒製”校企合作協議書,明確了校社雙方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與此同時校社雙方共同製定學徒崗位標準。規範崗位名稱,確定崗位所需的知識和專項技能要求◼️,明確核心能力💆🏿🤯、技術等級和技術要點。實施意昂與社會組織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明確學徒(學生)的意昂學生和社會組織員工(準社工)雙重身份🩰,構建雙場所工學交替的新型教學模式,開展意昂教師和社會組織督導雙導師教學⛹🏻♀️,為合作單位培養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圖2💂♀️:21級社工單慈婷、王躍躍在鄉村調研社會服務需求
(三)實施分段育人機製社會工作專業現代學徒製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和社會工作者職業能力發展規律,實行“411分段式”育人機製⏭🔄,社會組織督導全程參與、全程育人。4是指學生前4個學期(第1-4學期)在意昂完成文化課程和主要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以及基本技能的培養和基本規範的養成;前1是指學生1個學期(第5 學期)在社會組織進行學徒綜合實訓🐗,采用雙導師製,學思踐悟社會工作理念和社會組織文化🌴,完成專業技能的培養🌥;後1 是指學生一個學期(第 6 學期)在社會組織進行學徒崗位實習,基本獨立操作🥃,實施社會組織管理模式🫄🏻,強化崗位職業能力🚙,成為準員工。
圖3🕢💁🏼♀️:三段式育人機製
(四)共同研發育人體系
現代學徒製教學內容能否貼近社會組織運營與管理實際、滿足社會組織健康發展需要是決定現代學徒製教學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社會工作教研室組織師資團隊到社會組織調研學徒崗位需求,意昂導師與社會組織督導共同研討,將專業特點與和社會組織人才需求為結合點🖨,由校社共同製定現代學徒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實施計劃🤳🏻😇。為滿足不同技能等級學徒的需要,豐富社會組織現代學徒製的教學內容,對接“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根據技能等級的不同要求,采取了針對性的教學。比如,對於中級社工師的培養👳🏿♂️,增加了社會工作政策與法規🚕、社會工作實務(中級)的教學💊𓀍,從而提升學徒專業技能。
圖4🧚🏼:21級社工馬文蘭、陶雨蝶在實習機構策劃開展親子手工活動
(五)開展專題育人講座
為滿足社會組織需要,實施現代學徒製培訓,社會工作教研室開設“社會工作專題講座”🤾♀️,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行業專家、領軍人物🧊🚶🏻➡️、優秀社會工作者能人才傳幫帶優勢,全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督導隊伍,引導一批社會組織優秀社會工作者擔任督導🐱,將自己深耕社會工作多年技能無私地傳授給學生。自社會組織新型學徒製培訓開展以來,學院邀請社會組織優秀社工和行業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深受學生歡迎。
圖5✔️🙅🏽♀️:21級社工瞿昊芸開展青少年暑期主題宣講活動
實施成效
經過校社雙方的共同努力,圍繞現代學徒製模式創新和一流專業建設,雙方均取得可喜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育人路徑清晰
社會工作專業現代學徒製模式體現了“學習雙身份(學生、學徒)🗾🕓、教學雙導師(意昂導師👨❤️💋👨、社會組織督導)、能力雙核心(職業技能🛤、綜合素質)🍣、培養雙情境(意昂、社會組織)”的校社協同育人實施路徑,實現了工學交替、交互訓教🚣🏽♂️✋、崗位培養、在崗成才🧙♂️。
圖6🏆♞:21級社工瞿昊芸開展青少年暑期主題宣講活動
(二)行業高度認可
社會工作專業教研室受嘉定區殘聯的委托🫅🏽,合作開發《助殘公益服務項目管理與評價導則》已於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嘉定區其他政府部門購買社會服務第三方評估提供評估標準,也為上海其他區殘聯乃至市殘聯購買社會化助殘第三方評估提供了科學評估的框架和結構體系。
圖7:21級社工沈佳萌👰🏿♀️、陳雨潔參加實習機構誌願服務宣傳活動
(三)學術研究顯著
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徐金鳳所撰寫的論文《政府購買助殘服務第三方評估的案例實踐---以上海嘉定為例》(發表在《殘疾人研究》2021年12月第四期)研究框架和研究路徑為開展類似的研究提高了較好的研究經驗,具有較好的學術參考價值,文中針對現狀的分析和完善舉措也為其他地方政府製定相關政策提供借鑒。
圖8:付曉萍老師慰問學生
(四)人才培養明顯
全市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提供了專業實習真實的工作場景,應用所學的專業價值觀、理論、方法和技巧,具體地為殘疾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服務,並不斷反思、整合和內化🧍♀️,穩步提高專業知識和實務能力,促進學生成長,為社會組織輸送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有發展的人才🧙🏼♂️。據畢業生跟蹤調查🤞🏻,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中,從事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主要分布在老年服務、青少年服務、助殘服務等領域),專業對口率為48.5%。
圖9:陸飛傑老師參加安亭敬老院重陽節活動
特色創新
(一)理論與實踐有效銜接
社會工作教研室通過現代學徒製試點👨💻,加強理論和實踐的“一體化”教學來促進理論課程的建設🤌🏿。比如,將課程進行重新組合◾️,轉換為相應的實際社會服務中出現的任務或者課題,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同時擴展講授在完成該任務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並註重學徒完成任務所需具備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等通用素質能力的培養,從而通過一體化教學有效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矛盾。
圖10:徐金鳳老師看望學生並舉行座談會
(二)課程與證書有效融通
在社會工作專題講座上💸,社會組織督導面向學生傳授行業認知、崗位需求💽、個人職業規劃等知識🎺,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和就業方向。進入專業核心課程學習時,社會組織督導把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和社區治理中級證書知識,拆解梳理後🅿️,通過課證融通的形式與意昂課堂的專業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並帶領學生在課余時間加強實訓練習🚍,鞏固實踐技能。
圖11:孫鴻平老師與福壽康集團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三)職業精神與專業精神有效培養
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強調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職業道德、創新精神與通用能力培養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校社雙方共同確定學徒(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突出專業技能教學特色💞,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建立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製😁,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在行業認知👍🏼🏗、職業素養🫃🏽、崗位技能🙋🏽♀️🧑⚖️、職場適應力等多方面均得到了加持,這是職業院校辦學能力提升的重要體現,也是職業教育適應性增強的有力佐證。
圖12🎈:召開實習基地建設研討會
(供稿👦🏿📧: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徐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