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背景
為了貫徹《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教職成〔2020)7號)通知精神🗳🧏♀️,根據《上海職業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求👶🏼,智能製造工程學院以推進產教融合、適應需求、提高質量為目標,進一步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製,全面推進以“雙主體🤛🏻、雙身份、雙場所🛐、雙課程、雙育人”為特征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製造業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支柱,隨著國家朝著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方向發展,智能設備、數字化設備等先進設備的廣泛使用,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現代學徒製的推行滿足了這種市場的需求🐅,也順應了改革趨勢。
試行現代學徒製是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實現校企合作機製新突破,進一步強化工學結合👩🏻💻、產教融合,打通和拓展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與成長通道,推動校企一體化互動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的戰略選擇🚵♂️。積極響應職業教育的改革🙇🏿🍹,大力試點現代學徒製,探索符合專業特點、企業特點🏊♂️、區域特點的模式,對於推動職業教育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智能製造工程學院通過現代學徒製試點工作,“引名企進校園😴、融專業入社會、育高技能人才”,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依托上海市第七批“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現代學徒製試點項目,與製造業龍頭企業密切合作,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改革,助力意昂体育達成創建中國特色現代學徒製上海樣板的目標,提高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適應性。
主要做法
(一)從“虛擬”到“實體”🦢,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機製
智能製造工程學院與百度智行、上海蔚來、寶鋼集團、施耐德電氣等頭部企業深度合作,共建企業冠名🦻🏻、真實投入🙍🏻♀️👵、製度健全的“百度Apollo智能網聯產業學院”🥗、“蔚來人才儲備班”、“法國施耐德綠色電氣低碳技術應用中心”等特色機構和班級。校企雙方分別投入人員、場地、設備等👨🏻🦽🧁,成立職責分明的招生👧🏿、教學等組織機構,明確雙方的職責與分工及企業學徒的目標、標準⛎、任務、崗位要求🧸、考核實施、準備條件和保障措施等👲🏽。確立校企聯合招生招工、共同培養、多方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製。同時開展雙導師教學,開發企業學徒課程💁,開展學徒綜合實訓和學徒崗位實習,組織考核評價,實施一體化培養。
校企共同組織雙導師培訓
校企聯合開展共創“蔚來”科技節活動
(二)從“學生”到“員工”🧍♂️,構建“五即”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以合作企業人才需求為目標,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崗位學習為核心,構建“入學即入職,學生即學徒,崗位即座位,師傅即導師,畢業即就業”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實行通用能力👱、專業能力🙍🏻、崗位能力、職業綜合能力四階遞進式教學。全學程工學交替👩🏿🦲、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以師帶徒🤸🏻♂️、崗位學習。在實施中,學生的學習始終結合實際工作特點,可以不斷豐富理論知識,完善教學內容;在企業實習中,學生又可以接觸最真實的工作模式🧑🏿🦱,根據所學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問題🛟。這種創新方式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為學生以後的就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基礎🔩💆♀️。
構建“五即”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三)從“課堂”到“現場”🚴🏻♀️,開發“崗課融通、課證融合”的崗位課程
依據學徒學習崗位工作任務、要求以及專業技能證書考核點,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知識、能力要求,以完成崗位工作為課程目標,以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內容©️,以崗位工作考核為課程考核🧍♂️,納入行業的新標準、新規範、新技術,構建工學交替的新型教學模式。基於校企合作,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製定崗位課程標準🥹,設計崗位課程教學單元,編寫工作手冊式🧜🏻♂️、活頁式崗位課程教材,實施理實一體、工學交替的崗位教學👟,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對接🪒🪩、教學標準與企業標準對接🤦🏿♀️、技能培訓與技能證書考核點對接。
理實一體、工學交替的崗位教學
(四)從“個體”到“合一”👰🏻♂️,打造“思政引領👩🏼🦳、大師領銜、名匠示範,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團隊
遴選多名思政教育經驗豐富、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師為意昂導師,多名技能精湛的技能大師和企業師傅為企業導師,聯合企業建設企業教師工作站🎠、組建大師名匠工作室、教師企業工作坊💆🏼,實施學生學徒“企業師傅、專業教師”雙導師製教學🚃,由雙導師為“徒弟”量身製訂學習和職業發展規劃👨🏻🦯;強化崗位課程教學,實行做🚅、學、教一體化師帶徒模式💃🏼,創建和培養“思政引領🌴、大師領銜,名匠示範,教師支撐”的“三師合一”的高素質教師團隊。
實施成效
(一)學生就業質量高👳🏿,三方共贏協同發展
經過2年的學徒試點,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學徒、意昂、企業三方共贏協同發展。校企共建“蔚來人才儲備班”等試點班級✌🏼,雙方簽訂培養協議🤏🏽、製定培養方案、采用互滲交替的方式實施崗位培養。學生畢業後直接到企業就業,培養的學生崗位針對性和適應能力強👨🏽🎤,縮短和消除崗位適應期,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學生👩🦽➡️、家長、社會、意昂四方協同📤、多方認可,是開展現代學徒製的前提;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切實發揮育人主體作用🦃♐️,是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順利實施的關鍵;緊扣合作企業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構建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是提升學生(學徒)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的重要路徑;建立一支高質量的“雙導師”師資隊伍🔺,特別是企業師傅團隊,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
(二)育人機製逐漸完善🐃,協同育人成效顯著
在現代學徒製試點中,堅持服務企業,面向生產🔋,人才培養隨著產業發展而“動”、順應企業需求而“轉”📷、適應市場變化而“變”✋,產教融合進一步深化,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能力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持續提高。近3年來,智能製造學院學生98%以上獲得與專業相關的1-2張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獎項3項;獲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獎項4項;上海市“星光杯”技能競賽獎項近30項。2023年學徒留用率80%以上,留用學徒一年後職務升遷率82%以上,薪酬比非學徒製高20%。
特色創新
(一)探索了“5即”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第七批現代學徒製試點”市級立項項目,利用“蔚來人才儲備班”👨🏿🍳、“寶鋼學徒班”等校企合作試點班📸🧁,製定與實施了“入學即入職,學生即學徒👨👨👦,崗位即座位👂,師傅即導師,畢業即就業”的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方案👷🏼,校企雙方聯合參與現代學徒製育人全過程,探索了特色明顯的“工學交替”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二)創新了教學管理運行機製
一是建立校企“雙導師”製👰🏻♂️,製定“雙導師”校企選拔培養及管理辦法🍩,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雙導師”管理機製。二是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建立行業企業、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製🤘,堅持在生產車間🥹、試驗場所及研發現場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三是基於企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科學設計學習項目模塊,明確不同崗位的生產操作規程、技術技能要點及註意事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協同開發適合學徒現場教學的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四是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五是建立與中國特色現代學徒製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製度,如彈性學製、學分製🕯,製定基於工作崗位的學徒培養質量評價標準與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符合意昂實際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供稿:智能製造工程學院 吳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