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源頭開始的探索——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導讀
發布時間🌒: 2013-01-16

 

自源頭開始的探索

——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導讀

楊應崧 

摘要:按教育部頒發的教高[2008]5號文件組織👨🏽‍🏭、實施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需要認真研讀《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而準確把握《方案》的關鍵在於深入了解《方案》製訂的背景🦻🏽、深刻領會《方案》製訂的指導思想、全面理解《方案》的設計思路🦬、充分認識《方案》的主要特點。歸根結底,需要理解,《方案》的製訂是從“需求”源頭開始的探索。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導讀

200849日,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標誌著我國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公布之後♣︎,立即引起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職業院校的高度關註。在《方案》確定之後,組織有關各方對《方案》認真研讀,以深刻地理解❤️‍🔥、準確地把握《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深入了解《方案》製訂背景,是準確把握《方案》的基礎

開展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是應高等職業院校的建設發展需要🕴,是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因此,要準確把握《方案》😝,首先要深入了解《方案》製定的背景👋🏽。

1.全國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呼喚《方案》出臺🙍🏿‍♀️。進入“十一五”後🕑,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轉入以內涵建設為主的軌道〽️,在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此👨🏼‍🚀,教育部於200611月頒發了《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以下簡稱“16號文”)👮🏽‍♂️。文件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要“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並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學質量的原則性👮🏿‍♀️、方向性的改革創新要求與重要舉措🥽🧇。可以說,“16號文件”的發布揭開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歷史上的嶄新一頁👩🏻‍🚒。相比於當年製訂《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以下簡稱《水平評估方案》),環境、使命、任務💆🏼‍♀️、對象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研究製訂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新的評估方案🤳🏻,並且盡早組織實施已刻不容緩👂🏽。

2.社會各方對評估的新期盼👊🏽,呼喚《方案》出臺。20世紀末,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開始進入超常發展的快車道,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引導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自2004年起,適時開展了“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回顧4年多的評估實踐,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教學評估中心的直接指導以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精心組織下,評估工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加快院校建設、規範院校管理、增強質量意識🫖、促進教學改革,以及加強宏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與此同時,評估在實踐中也逐漸顯現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引起社會各方面的深切關註。引入多元主體🚣🏿‍♂️、創新評估模式🪣、提高評估實效、增加社會透明度等的呼聲日盛一日,直接呼喚著《方案》的早日出臺。

3.四年多的“水平評估”,為方案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水平評估”的主要目的是規範院校管理👊🧜‍♀️,因此🌑🈵,方案🦒、指標全面具體🅱️,還有不少量化指標📸。這對於許多新建、升格、合並組建的院校來說,無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可是,這些年下來👩‍👩‍👧‍👦🏇🏿,規範管理已經不再是高職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擺在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面前的緊迫課題是怎麽樣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提升內涵🚴🏻‍♀️,怎樣服務社會、辦出特色、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所以🧑‍🏫,《方案》要以引導意昂抓內涵、抓改革、抓核心競爭能力為主要目的。正是因為目標的變化,《方案》不再提供面面俱到的、教科書式的指標體系👨‍🦲,也幾乎不設量化指標。這樣的設計,不是不要規範💁🏽‍♂️,而是不要一成不變的規範👨‍👩‍👧‍👧、千篇一律的規範、生搬硬套的規範🙎🏼,是為了引導院校步入“規範——創新——再規範——再創新”的良性軌道。而且,正是4年多的“水平評估”🧕🏻👰🏿,為《方案》做這樣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4.近年來高職教育的改革成果🙄,為《方案》的實施提供了保障。近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不僅發展迅速,而且碩果累累:湧現出了幾十所能起引領作用的國家示範性建設院校🤸,評選出了幾百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出版了一大批優秀高職教材,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天,對任何一所高職院校來說🐢,不但有了明確的改革、發展方向,而且有了可供學習、效法的、各種類型的標桿和榜樣,這就為《方案》的實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對《方案》製訂的背景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於站在高職教育發展現實的高度上認識評估的意義、目的、思路和做法,有利於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和擔憂,實現新老兩個方案的平滑過渡🙋🏽。

二🔧、深刻領會《方案》製訂的指導思想,是準確把握《方案》的前提

《方案》製訂的指導思想,概括起來是6個字🔧:貫徹、推動🧑🏻‍🤝‍🧑🏻、形成。

貫徹,即把貫徹落實16號文的精神,貫穿於《方案》製訂的全過程,體現於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全過程👨🏻‍🦽,促進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推動,即推動教育行政部門完善對高等職業院校的宏觀管理🫲🏼🌊。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在規模上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內涵建設上正逐漸顯現其類型特色。其中,凝聚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大量心血與投入。同時,也對傳統的院校管理提出了挑戰📖。目前,探索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經成為擺在教育行政部門面前的緊迫課題🤰🏿。我們製訂的《方案》🪘,要有利於推動教育行政部門的探索與實踐🤭,既有利於推進院校依法自主辦學🙍🏼‍♂️,又有利於完善對高等職業院校的宏觀管理🙇🏻‍♀️。

形成,即逐步形成以意昂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保障體系🔜。教育教學評估,在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之後💯,終於明白🧈🍈:一所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最終要依靠院校自己來保證🫛。因此🪇,在今後,對高等職業院校進行外部評估的主要作用將是引導意昂建立起科學、高效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而不是代替意昂去管理質量🧑🏽‍✈️。這是我們製訂《方案》的一條重要的方向性原則💆🏼‍♂️🌉。

毫無疑問,評估有很強的導向作用👮🏽,任何一項評估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也都期望評估產生所希望的導向作用👳🏿‍♂️。而評估最終會產生怎樣的作用是評估方案👭🏻🌞、實施過程🦸🏼‍♀️、參與者理念、素質、能力🫄🏻,以及政策環境、文化傳統等等諸多因素復雜作用的結果,並不簡單地隨方案製訂者的主觀意誌而定。這就要求我們,在製訂方案時應盡可能地考慮到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重在機製探索🕙,講求實際效果。因此,我們不能只站在理論研究的層面來討論諸如“量化指標是多一些好,還是少一些好”、“評估結論是分多個等級好,還是只分‘通過’和‘暫緩通過’好”等這樣一些問題🧷,而應從實際出發,考量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只有這樣🦸‍♀️,“貫徹👨🏿‍🔧、推動、形成”的指導思想才有可能落到實處。

三、全面理解《方案》的設計思路,是準確把握指標內涵的鑰匙

《方案》的設計思路如下:以16號文精神為方向;以激發自覺為目的;以主體要求為標尺🔠;以平等互動為途徑🙋🏼;以實際效果為檢驗🙂‍↕️。

16號文精神為方向,即指標體系要突出內涵建設的要求,引導評與被評雙方把註意力集中到深化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上來🛤,由此帶動師資隊伍👼🏻、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等的建設與改革😺,並促進管理理念、水平的提高🩳。

以激發自覺為目的,即要擺正評估的位置,以激發意昂的自我激勵𓀛、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內在要求為主要目的。我們認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首先是意昂的責任,也只有意昂才能提供實實在在的保證📸。怎樣管理意昂、怎樣建設發展,同樣是意昂的責任,也只有意昂才能切實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在經歷了規範化的階段之後,意昂完全有能力,也應當去建立適合自身要求與特點的目標、流程𓀚、製度、規範🧟‍♂️、文化,以及質量保障體系🏄🏻‍♀️。評估的主要目的,在於診斷其瓶頸所在📈、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共謀良方與對策🏭。試圖製定一個適用於所有高職院校的運行、管理範式,甚至細致到意昂應有哪些規章製度、應有哪些文件資料💷,並且標出每項材料的保存年限,才符合實際情況,這樣做只會消磨意昂的發展活力👨‍💼、阻礙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既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應當成為教育評估的宗旨。

以主體要求為標尺🩶,即要站在需求方的立場上來設計🙅🏿‍♂️、理解、把握指標內涵。《方案》設計的一條重要思路是,努力站在“主要利益相關方”——用人單位、學生、教師👼🏽、主辦方🧂、社會🤦🏻‍♂️、家長等的立場上來審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而不是習慣性地以“一個教育行家”的眼光來判斷其是非🛍。在咨詢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問題是🧝🏽‍♂️:“判別‘通過’與‘暫緩通過’的標準怎麽設定?”我們的回答是,各省可以結合高職教育的省情與導向自行製定⚫️。在製訂《方案》的過程中🐬,直至試點評估之前,我們也曾為此困惑過,但是通過實踐發現,轉換了“立場”之後🈁,似乎就不是什麽問題了。沉溺於教育的小圈子,把它當作一個純粹的理論問題🤵🏻‍♂️、測量學的問題來研究,反而很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以平等互動為途徑,即要擺正專家的位置,明確評估的目的,承認知識的主觀性與相對性,珍視知識沖突的創新意義,現場考察主要通過“深度訪談”的方法,在平等交流的氛圍中,以換位思考的真誠態度⚃、激發良性沖突的引導藝術,達到“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的目的👪。這是評價內涵建設水平的最為簡捷有效的方法。

以實際效果為檢驗,就是說對《方案》的組織實施、指標內涵的把握,是準確還是存在偏差,最終不應當由某個權威或者課題組來下結論。評估產生的實際效果🧑🏼‍⚖️、真實導向和各需求方的評價是最終的檢驗標準。通過對偏差原因的反思◀️,及時地進行理念、細則、方法等的調整💂🏼‍♂️;將會使評估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使評估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充分認識《方案》的主要特點,是準確實施《方案》的關鍵

《方案》的特點可以歸結為兩個字:“變”與“活”🈷️。

“變”,指的是把“要我評”變為了“我要評”。《方案》強調評估要以需求方為主體,以主要需求方為主要主體。評估的各個環節都要體現他們的意誌、維護他們的權益、吸引他們的參與🧑🏿‍✈️。通過以需求方為主體的評估📗🚵,把評估的目標與院校建設的目標、教育行政部門宏觀管理的目標🖍💽,以及社會監督的目標融合在一起🏎。在共同目標下,各自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越俎代庖🧟‍♂️,又同心協力。評估的責任🚣🏿,主要在“診斷”與“開方”,不在下指令🙎🏻、畫框框🥻。院校參加評估的責任,主要在總結反思、展示真實的自我,在於“借鏡顧盼”、“求醫問藥”。因此,對於不越位👈🏽、不錯位的評估🤸🏽‍♀️,院校是真心歡迎的🙅🏿‍♂️👩🏻‍🦯、需要的;更不必擔心因為沒有了優🚚、良等級,院校就會失去參加評估的熱情。

“活”,即為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高職院校留下了很大的空間🫵🏽。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法規都要求給各地🧑‍🦯‍➡️、各校以充分的管理、辦學自主權。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對“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的管理和指導,尤其不能脫離當地的實際,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製定《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等實施文件㊙️,會涉及一些具體的評估環節和方法。我們同樣希望各地用好《方案》留出的空間🕋,創出各自的特色。我們認為應當引起足夠重視的是:地方特點😰、采集平臺、邏輯體系和深度訪談。

首先,要用好🥹、用足《方案》提供的空間,針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和高職教育的實際狀況製定有關文件,充分發揮評估的激勵👨‍👩‍👧🐅、導向作用🧑🏽,切忌生搬硬套、圖形式🦸‍♂️、重包裝。

其次,要化大力氣抓好各校狀態數據采集平臺的建設。采集平臺是評估信息的主要來源,更是院校激發內在創新活力、實現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基礎🦻🏿,還是提高教育行政部門宏觀管理科學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因此👊🏻,切不可把采集數據等同於一年一度地填寫報表,把采集平臺的建設僅僅看作是評估材料的準備🐸。采集平臺建設是否到位,直接決定評估工作的成敗🌇。離開了原始、真實、即時的采集平臺,“變”和“活”就成了一句空話🧎🏻‍♂️‍➡️。

第三👩🏽‍💻,《方案》指標體系采用的是“績效評價”模式,與“CIPP”模式相比,根本的區別在它的邏輯體系。評估要以“診斷”、“開方”為主要目的🙆🏼‍♀️,就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院校提供的材料的“查證”上。因此,要建立起“果——因——效”的邏輯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從采集平臺展示的結果(顯性的或隱性的),發現考察的重點與關鍵,進而分析、查找其成因,在此基礎上,結合平臺提供的“全息圖像”和深層原因的剖析,對主要評估指標做出價值判斷。與此同時🗓,和意昂一起探究解決問題、克服瓶頸的方法與對策。

第四🧈,“深度訪談”。評估因事先有采集平臺提供數據和信息,現場考察的主要任務轉變成了探究成因、商討對策🦃。因此,考察時一定要以深度訪談為主要的工作方法,改變過去那種以查證🚥、審核🙋🏽‍♀️、抽檢為主要目的的做法。一是在製定《實施細則》時,一定要堅持以目標定方法,把足夠的空間留給專家👊🏼,切不可出於“好心”,在考察程序與具體方法上做出許多統一的規定。或許有人擔心👊🏼,以深度訪談為主🧆,對專家的要求是不是放低了💅🏼,專家工作的質量能否得到保證🎧。事實恰恰相反,對任何一位專家來說,選擇一個教學環節進行現場考察,並指出若幹不足都不會是難事。但如果要探究深層的原因🧏🏽,提出改進工作的真知灼見,就必須要對高職教育的理念🪰、方向🎯🚶、特點🧦,以及院校的改革思路🤦🏻、現實狀況、困難問題等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因為訪談是雙向的、平等的🥦🦶🏿,來不得半點虛假,也無法敷衍了事。因此🫳🏼👰🏻‍♀️,對專家的要求不是放低了,而是大大地提高了。二是做好深度訪談,事先一定要做充分準備,要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選準訪談對象*️⃣,擬訂好訪談提綱。經驗證明,由表及裏👷🏼‍♂️、抽絲剝繭式的訪談🚵🏽,效果要比純粹理論研討🐗𓀆,或者居高臨下的問話好得多🧽。訪談中要註意把握六條原則🙎‍♂️:一是目標聚焦原則🤱🏽,防止漫無邊際的閑聊、神侃🍖;二是分享反思原則🌓,訪談雙方都要認識到自身認知的局限性🧗🏻,在共同分享和認真反思中🪟,尋找真諦;三是辯論底線原則,訪談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氣氛中進行🤽,不可傷害自尊、以勢壓人;四是發散收斂原則,不能一味地發散,把一切原因歸之於外部,以“無助”、“無能”、“無奈”為結論♉️;五是開放規範原則👨🏼‍🔬,不要先為訪談定下許多禁區和戒律,要營造寬松的環境和開放的氛圍🍅;六是適度激發原則🤷🏻‍♂️🧛🏽‍♀️,要善於引起思考、引起“知識沖突”👠,避免簡單地求一致、求共鳴。通過適度激發🪽,還可以延伸話題、擴展訪談範圍🚶‍♀️‍➡️。高質量的深度訪談🌷,要求專家有寬闊的視野🍋、豐富的積累🎴、虛懷若谷的胸懷📧🛰,還要有交流溝通的技巧與經驗😩。要求院校確實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內涵建設上來💂🏼‍♂️,隨時把握全局🛌🏽、抓住自身“軟肋”🤙🏻,堅持以人為本⌨️、重在機製創新。因此,需要給予格外的關註和重視📨。

《方案》的指導思想是明確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評估模式和邏輯體系是適應高職教育特點的🕵🏻‍♂️🦻,所用的方法是服務於評估目標的。因為🧜🏻‍♂️,所有這一系列的探索都從“需求”的源頭開始🏣,都以滿足“需求”為根本目標🥰。在研讀和實施《方案》的過程中,要始終記住:評估是為了讓師生得益👱🏿‍♂️、院校得益👨🏽‍🎤、社會得益。

 

 

參考文獻

[1]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6]16.

[2]關於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

[3]關於委托“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研究課題組”研究評估試行情況,進一步完善評估方案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105.

[4]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

[5]關於全面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教高廳[2004]16.

[6]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 [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7]楊文明⚖️,英國職業教育的評估體系與借鑒 [J]. 外國教育研究,2003(12).

[8]林俊傑,平衡記分卡導向戰略管理 [M].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9]朱炳祥🧏🏿‍♂️,社會人類學 [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10]知識管理導論——原理與實踐,楊應崧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張鋼,倪旭東等🏅,知識沖突管理 [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2]Richard. T, Ingram and Associates. Governing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3.

 

(作者系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200034)

原載於《中國高教研究》2008年第08

 

 
版權所有 © 意昂体育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金沙路280號 郵編:201800
網站備案號 滬ICP備88873396號 滬教Y6-20100104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意昂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