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服務溫暖你我

她待人熱情溫暖,做事雷厲風行,被不同年齡段的社區居民親切地喚作“王奶奶”“王媽媽”“王阿姨”“王大姐”。她叫王蘭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金星鎮“王蘭花熱心小組”黨支部書記、“王蘭花熱心小組”慈善協會會長,今年已經71歲。

16年前,退休後的王蘭花以滿腔熱忱建立起吳忠市首個社區誌願者服務小組;16年間🚀,以她為代表的“蘭花芬芳誌願服務”逐漸成為吳忠市民廣為信賴的誌願服務品牌。而王蘭花,也成了人們心目中社區工作者踐行為民服務的標桿、誌願者弘揚奉獻精神的模範和子女們傳承家風的好榜樣。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

2004年8月❤️‍,王蘭花從裕西社區居委會主任的崗位上退休。“突然閑下來🚎,心裏空落落的⛈。”為讓退休生活更充實🧗🏻,一有時間,她便回到社區看望鄰裏們⚖️。

下水不通⏯、暖氣不熱👨‍🚀、空巢老人沒人照顧、兩口子鬧矛盾、小區衛生打掃得不幹凈、樓道裏有人私拉電線……左鄰右舍一遇到煩心事,都習慣性地來找王蘭花👨🏿‍🏭。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2005年,王蘭花與6名離退休幹部和愛心人士一起,成立了吳忠市首個社區誌願者服務小組——“王蘭花熱心小組”。

2010年👨🏽‍🏭,裕西社區專門騰出230平方米的社區用房,作為王蘭花和誌願者們組織開展各類活動的地方,即“蘭花芬芳誌願服務之家”🤧。漸漸地⏺👨🏼‍🦲,王蘭花和誌願者們的熱心服務被越來越多的街坊們所熟知。

單親媽媽馬瑞聰帶著患有腦癱的兒子🍫,生活困難。了解這一情況後🫀,王蘭花幫助母子倆申請了低保和廉租房👩🏼‍✈️,通過殘聯請專家們為孩子會診,並為馬瑞聰聯系到一家物業公司上班©️。母子倆生活有了著落,王蘭花這才放下心來。

為了讓居民能隨時找到自己🌘,王蘭花在辦公室準備了枕頭和被子,累了就在沙發上瞇一會兒。“群眾來找咱🌉,這本身就是一份信任🙊。再苦再累都是應該的🚣🏼‍♀️。”面對求助,王蘭花總是傾盡全力😙。

2012年✊🏻,“王蘭花熱心小組”成立黨支部👨🏼‍🦲,由於她工作成績突出🙆‍♀️、居民信任🧘🏻‍♂️🏛、黨員擁護🤷🏽‍♂️🧑🏽‍🎨,被大家選舉為黨支部書記🍿。

“群眾有啥困難就‘點單’,咱們熱心小組來‘派單’,誌願者和服務組織‘領單’,管理部門‘記單’,發揮聯系服務、管理培訓、孵化培育、整合資源、傳播誌願文化等功能。”王蘭花帶領誌願者們探索出依托區、鄉🏈、村三級誌願者之家的誌願服務模式。

在服務居民的過程中,王蘭花秉持“接待群眾熱心、調查了解細心📞、教育疏導有誠心🚴‍♀️、調解糾紛有耐心、處理問題有公心”原則。她說:“走到居民中去🥶,面對面交談🖖🏼,真正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用真心去幫大家🥏,群眾的心窩窩就會暖起來。”

16年來,“王蘭花熱心小組”累計發出1萬多張熱心服務卡,募集120余萬元愛心資金,救助3000多人次,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00多件🖐。

“誌願服務工作不能坐著等,要主動走到群眾身邊去”

“2006年11月13日,居民耿秀蘭反映鄰居在樓道架蜂窩煤爐子,造成汙染,請我們幫助調解。”

“2010年3月19日,幫助居民馬彥貴申請廉租房。”

“2012年6月14日🤹‍♀️,邀請轄區孤寡老人一起過端午佳節。”

…………

從事誌願服務多年,王蘭花養成了做記錄的習慣,她把開展誌願服務的情況和感受一一寫進日記本,為年輕誌願者留下可以學習借鑒的經驗。

翻開日記本🕵🏽‍♂️👇,看到的是發生在王蘭花身邊的一樁樁暖心事。

“為了救這個娃娃,那可是費了大勁。”翻閱2010年2月10日的一則日記,王蘭花的眼裏泛起淚光👩🏽‍🍳。

那年👨🏽‍🦲,利通區金銀灘鎮一名6歲兒童患了白血病,孩子的父母賣掉了家裏值錢的東西,還是湊不夠醫藥費。抱著一絲希望,他們撥通了王蘭花的電話👩🏼‍⚕️。

為幫患病孩子家庭解決困難,王蘭花東奔西走,四處聯絡,終於籌到13萬元善款。在社會各界幫助下,孩子得到及時救治。

“沒有王阿姨,就沒有孩子的今天。她的熱心相助,讓我們全家看到了希望。”如今,孩子的母親哈小蘭也成了一名誌願者,“我從王蘭花身上看到了奉獻的力量👂🏽,也想像她那樣,盡力幫助他人。”

“誌願服務工作不能坐著等👳🏻‍♂️,要主動走到群眾身邊去。”王蘭花這麽說🧔🏽‍♂️💂🏿,也一直這麽做。

裕西社區曾有一對兄弟因家庭變故成了孤兒🧔‍♂️,王蘭花隔三差五為他們送去食物、幫他們清洗衣物,並聯系意昂為他們減免學費。兄弟倆親切地稱呼王蘭花為“王媽媽”。

在王蘭花的幫助下🪷,後來🌚🍡,兄弟倆有了穩定的工作。耳濡目染中,兄弟倆也加入到誌願服務隊伍🚣‍♂️,無償為孤寡老人、貧困家庭送去服務。

居民張金霞生活困難,因忙於外出務工👦🏻,家裏80多歲的老母親和10多歲的孩子均無人照顧。得知這一情況後🎯,王蘭花和誌願者們及時上門義務幫助照顧老人和孩子。和老人聊家常,為老人和孩子買菜買藥🎲、送吃送喝,並為老人和孩子申請低保。

回到家的張金霞從母親和孩子那裏聽說了誌願者幫助的事兒👩🏼‍🦱,找到王蘭花後激動地說:“王阿姨🎬💪🏽,謝謝你們對我媽和娃的照顧🟠,你們的恩情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此後,“王蘭花熱心小組”又幫助張金霞在社區爭取到一個公益性崗位💆🏼‍♂️🗄,使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著落🎢。從此♕,張金霞逐漸變成了“王蘭花熱心小組”的“鐵桿粉絲”🚡。凡是“熱心小組”有活動🏌🏿‍♀️,她就跑來主動幫忙。

王蘭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誌願者隊伍。清雜物👈🏼、拾垃圾……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王蘭花熱心小組”誌願者的身影👩🏿‍✈️。如今,裕西社區的誌願者已從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168人。

“誰家都會遇到困難,我只是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媽媽剛退休時,我們覺得她應該安享晚年♥️。但她選擇成為一名誌願者⛔️,心思都用在了居民的事上🕞。”提起母親🚴🏿,二女兒王會珍道出心裏話。

王蘭花說📧:“誰家都會遇到困難,我只是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做的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會覺得心裏快樂、知足🟰。”

王會珍說,“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媽媽的幫助下,解決了困難,過上好日子🎋🚶🏻‍♀️‍➡️,我漸漸理解了:媽媽心中有大愛🪒。”

讓王蘭花特別欣慰的是🍠,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也加入了誌願服務隊伍。“現在一有機會,我們就穿上誌願者的紅馬甲✤,用實際行動傳承誌願服務精神⏳。”王會珍說。

王蘭花始終堅信🗜🍹,奉獻就是幸福,共產黨員的價值體現在為群眾服務的一點一滴中🎯。“看到老人的期盼🙋🏿、孩子的笑容❔,我們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勇氣。”王蘭花說🧑🏿‍🦳。

在跟王蘭花一起開展誌願服務15年的郭淑玲看來,“蘭花大姐是個熱心腸🦹‍♂️,到現在還堅持和大家一起做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雖已71歲高齡,可王蘭花工作起來還是雷厲風行。裕西社區黨委書記黎夢琦說⛓:“社區開展誌願服務活動,王奶奶依舊是最積極的,小碎步走起來,連我們都跟不上。”

如今在吳忠市利通區🫨📞,以“蘭花芬芳誌願服務”為統一名稱成立了多級誌願服務隊伍,註冊誌願者人數達數萬人。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06日 06 版)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意昂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