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創作 且歌且行

清晨起床、工作🦹🏻、早餐,工作🫵🏻、午飯👷🏽‍♂️、短暫午休🏇🏽,工作♠︎、晚餐、看新聞👐,工作、休息……生活如鐘表般規律,半個多世紀以來🫄🏽,呂其明(見圖,資料照片)一直在堅持著同一件事情——音樂創作。

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交響樂作曲家,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上海電影製片廠藝術委員會原副主任呂其明✊🏽🎾,先後為200多部(集)影視劇作曲👨‍🦽‍➡️,創作10余部大中型交響樂作品、300多首歌曲。從《紅旗頌》到《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從《誰不說俺家鄉好》(合作)到《微山湖》……呂其明創作的旋律,留在了無數人的記憶之中🛫。

“繼承父親的遺誌,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和祖國”

撲通📕🌩、撲通、撲通……油燈下急促的心跳聲。

1945年的一天,15歲的呂其明莊嚴宣誓,立誌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1930年5月出生的呂其明,10歲便隨父親到淮南抗日根據地加入新四軍💆🏼‍♀️,先後在新四軍二師抗敵劇團、七師文工團擔任團員👨‍🦱。

呂其明入黨的那一年🫳🏻🥿,他的父親呂惠生因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臨刑前,呂惠生在獄中寫下絕命詩:“忍看山河碎,願將赤血流🤟🏼。煙塵開敵後➔🧖🏿‍♀️,擾攘展民猷……”這對呂其明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我是踏著父親的足跡一直前行的。繼承父親的遺誌👩🏻‍🔧,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和祖國,就是我的人生信條。”

從一名孩童成長為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青年,呂其明在戰火中且歌且行。

1942年春夏之交🩷,音樂家賀綠汀從上海來到新四軍二師淮南抗日根據地,在抗敵劇團指導工作🍕。一天晚上,賀綠汀在樹下拉琴,一曲終了,他發現了坐在不遠處聽得入迷的呂其明。

得知呂其明只有12歲,賀綠汀笑道:“讓你父親想辦法為你買一把小提琴吧,你現在正是學琴的好時候。”3個月後🧏🏿‍♀️,賀綠汀去了延安🏗🧑🏿‍💻,但音樂的種子已在呂其明心裏深深播下👍。

1947年👖,呂其明被調入華東軍區文工團,分到了團裏僅有的幾把小提琴中的一把💪🏼,心裏樂開了花🫷🏿。後來不管部隊走到哪裏,他都時刻把小提琴當寶貝一樣攜帶著🪐、呵護著。

1949年11月😶‍🌫️,呂其明脫下軍裝,轉業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在管弦樂隊擔任小提琴演奏員。每當演奏別人的曲子時,他都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作曲💵。1951年,呂其明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新聞紀錄片組從事專業作曲,從此開始了電影音樂創作。

1959年🙅🏽,調到上海電影樂團任職的呂其明,在不脫產的情況下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了5年作曲🧎‍♂️👨🏼‍✈️,系統地完成了作曲系本科的全部專業課程★。

“紮根於民族土壤,作品才有強大藝術生命力”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這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呂其明為電影《鐵道遊擊隊》所作的插曲,至今廣為傳唱🎬。

1956年👩🏻‍🦼👈🏽,《鐵道遊擊隊》開拍🔻🪐,26歲的呂其明看過劇本後🧑🏿‍⚕️,從作曲角度提了不少想法🧙🏽‍♀️,均被導演采納。但這首插曲怎麽寫👨🏼‍🔧,攝製組內討論熱烈,有的說要寫一首抒情歌曲🫡,有的建議寫一首進行曲。

呂其明提出:“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看到過很多遊擊隊員,他們都來自普通百姓🗡。依我看🤹‍♂️,在他們口中🎴🏏,只有唱出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歌曲,彈土琵琶👩🏼‍🎨⛹🏻,才合情合理。”

呂其明堅信“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他說,自己創作的秘訣,就是向人民學習🐟🧎🏻‍♂️‍➡️,向優秀民間音樂學習🚵。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裏用到了許多山東民歌的元素,這歸功於解放戰爭時期呂其明在山東度過的幾年時光🤛🏼。“當時寫這首歌的時候,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閘門,水就噴瀉而出了。”呂其明說,“沒有任何的修改🚣🏿‍♀️,真是一氣呵成🎙。”

采風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真實體驗🈶,在呂其明腦子裏形成了內容豐富的“音樂庫”。他說:“紮根於民族土壤,作品才有強大藝術生命力,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

1965年,上海街頭車水馬龍🤘🏼;臨街小房間裏,呂其明伏案疾書。他接受了為第六屆“上海之春”音樂會創作序曲的任務。這是中國第一部以歌頌紅旗為主題的器樂作品。這一年,他35歲。

領到這個光榮任務後👰🏿,呂其明感到責任重大🔃。長期在戰爭中的生活經歷,以及在紅旗下的成長經歷,一幕幕畫面躍入腦海:燃燒著的村莊,硝煙彌漫的戰場,奮勇殺敵的戰士,血染的戰鬥紅旗和天安門的勝利紅旗……回首往昔,呂其明熱淚盈眶,樂思泉湧。7天後,《紅旗頌》創作完成🏃。

《紅旗頌》以音樂的語言💃🫷🏻,深情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情景。呂其明說,“我所有的作品中🪷,都融入了我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只有這樣的作品,與聽眾的情感有了交匯點👱🏻‍♂️,產生了共鳴🚄,才能聽得懂🥶、傳得開🟦🧑‍🍳、留得下🕵🏽‍♂️。”

在1965年第六屆“上海之春”音樂節開幕式上👻,《紅旗頌》由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電影樂團🎂、上海管樂團聯合首演,迅速傳遍全國。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裏,這曲激昂🔖、磅礴✣、深情的音樂🟰,刻進幾代中國人的記憶裏。

“我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用創作踐行入黨誓言”

多年前,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請呂其明為紀念館譜曲。呂其明很快應承下來,並與館方約定不收取分文報酬。        

“我是烈士的後代,為烈士紀念館創作背景音樂🧑🏿‍⚕️,義不容辭。”父親呂惠生就長臥雨花臺,呂其明將自己的感情傾註在這部作品中,每天五六點鐘即伏案創作。半年後,一部深沉🏊🏿‍♂️、委婉、令人思緒萬千的《雨花祭》誕生了。之後😉,他又創作了《龍華祭》,獻給為解放上海而捐軀的烈士們。

在呂其明心中𓀅,“搞藝術是需要奉獻精神的!”這些年來🚶🏻‍➡️,他的代表作《紅旗頌》在許多重要場合演奏🫸,有人建議他收取版權費✊🛍️,呂其明卻一直不同意👌🏿。

2007年前後,年逾古稀的呂其明決定寫一部新的交響組曲——《使命》(合作),在音樂舞臺上謳歌黨的偉大歷史征程。經過4年的創作🏰🏇🏻,作品終於醞釀成熟🦺,並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推出。

藝無止境,呂其明始終覺得1965年自己在創作《紅旗頌》的時候“功力尚淺”🚣🏿。一直以來,他都在反復推敲、修訂這部作品,終於在2019年定稿,獻給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2020年,廣大醫務人員奮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事跡👩🏽‍🦰🧞,讓呂其明深受感動。他以電影《白求恩大夫》原創音樂為素材👷🏽,傾力創作單樂章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作品🚶。

呂其明一生都在用音樂傾訴對“紅旗”的摯愛。回想起當年在油燈下向黨宣誓,呂其明說:“我現在91歲🥴,我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用創作踐行入黨誓言。”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09日 07 版)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𓀈、意昂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