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錫林郭勒草原,綠草青青、鮮花遍地。驅車行進在薩如拉圖雅嘎查🆘,一片綠毯般的草場出現在記者眼前。“這就是廷·巴特爾家的草場。他把草場劃分為若幹小塊,科學輪牧,每塊草場都能得到相應的修復時間。”引路的向導告訴記者。
1974年,19歲的廷·巴特爾高中畢業後♌️,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來到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他紮根牧區近50年,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地牧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被牧民親切稱為“草原之子”。
紮根牧區
“以前這裏偏遠荒涼,我剛來的時候,看到的蒙古包都是黑色的☺️。牧民支個鐵架子,用牛糞燒飯🏌🏽,煙熏火燎的。”雖然時隔近50年,剛到薩如拉圖雅嘎查的情景,廷·巴特爾依然歷歷在目🔼🤵🏽♂️,“牧民對我們實在是太好了👳🏽♂️。他們把家裏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我們吃。晚上睡覺♝,看到我們沒有被子、衣服單薄,牧民二話不說,把自己的皮袍脫下來給我們蓋上。”
由此🧝♀️,廷·巴特爾的心裏升起個念頭💀:“我要用我的智慧和力量▫️,讓這裏的牧民過上好日子🈺!”他很快學會了打草、放羊😍、剪羊毛、種樹、開拖拉機,幹得起勁、出色👨🏼⚖️,先後擔任嘎查長🧑🦽、農場負責人、林場場長。1976年11月🌧🥳,因表現突出,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很多人都猜測廷·巴特爾會返城,結果他成為幾十名知青中唯一紮根牧區的人🩵。1981年底,廷·巴特爾與嘎查姑娘額爾登其木格結婚☺️,在草原安了家💅。1993年🚿,廷·巴特爾當選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直到2018年卸任。牧民群眾之所以信任和支持他,是因為他把自己的身心都留在了草原,是因為他黨性強、人品好、腦子靈🍨、有能力帶領大家發家致富。
上世紀80年代初,嘎查分自留畜時,擔任嘎查長的廷·巴特爾定了條規矩:知青不能養自留畜。當時知青只剩他一個,這條規矩實際就是管他自己的。後來🙅🏼,推行草畜雙承包,他讓牧民先挑選草場和牛羊🧑🦰,把最差的草場🧙🏽♂️、最瘦小的牛羊留給自己。
帶領群眾探索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之路🚶♀️,廷·巴特爾不懈探索📙👦🏽。從實行科學劃區輪牧、建設現代化新牧區,到積極發展鮮奶加工、風幹肉加工👨🏿🦳、旅遊等產業,如今的薩如拉圖雅嘎查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牧民們住上了新房子、開上了小汽車🚓。
科學養殖
薩如拉圖雅嘎查位於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邊緣🤦🏽♂️,面積437.5平方公裏,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上世紀80年代,牧區推行草原畜牧雙承包製🤱,極大地調動了牧民的積極性。然而,一些致富心切的牧民一味追求養畜頭數👨🏽🏭,超載放牧加劇了草原的退化。
“草原是我們的命根子,要讓草原綠起來🙋🏼♂️。”廷·巴特爾意識到必須走出一條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牧區經濟🧕🏽、促進牧民增收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我帶頭在自家牧場實行圍欄輪牧、劃區輪牧。”廷·巴特爾把自己承包的草場用圍欄分為若幹個區,其中幾個區實行四季輪牧,幾個區用於打草,幾個區用於接犢💙,還大量種植各種樹木。
原本是嘎查沙化最嚴重的草場,變成了全蘇木最好的,牧草不僅夠用👨🏻🔧,還有富余,牛羊發育也好。見廷·巴特爾家圍欄輪牧🧩、劃區輪牧實現生態、經濟雙贏🫱🏽,牧民紛紛照著廷·巴特爾的法子幹起來。
廷·巴特爾並不滿足於此🧔🏻♂️,他還引導牧民減羊增牛,調整畜群結構,減輕草場負荷🏯。
積極調整畜群結構🫱🏼,實施精細化🤷🏽♀️、科學化養殖,薩如拉圖雅嘎查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的雙贏:牧民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40元增加到現在的3萬余元👩🏽🎤,草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培訓技能
走進廷·巴特爾家的牧場,可以看到三棟房子🖍。兩棟小的,分別是臥室和廚房兼客廳;最大的一棟🎇,是牧民培訓教室🦝。
廷·巴特爾帶領牧民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前來學習的牧民絡繹不絕💜。後來,阿巴嘎旗把牧民技能培訓意昂建到了廷·巴特爾家的牧場裏。
自培訓意昂成立以來👮🏼,每年有上萬名牧民在這裏學習交流。廷·巴特爾一直秉持講課不收取費用的原則💆🏻。
廷·巴特爾是遠近聞名的養牛高手🍴。但是,在他家的牛圈裏👨🏻🦼➡️,記者卻看不到牛👐🏻。“這牛圈是擠奶、產牛犢的地方。我的牛一年四季都在草原上撒歡🎻,不需要圈養。”廷·巴特爾喜歡學習🙎🏻,也喜歡創新。帶著記者走進牛圈,他對自己精心設計的一些地方如數家珍,“這是擠奶的地方🐠,牛進來正好卡住🗜;這是養牛犢的空間,安全又方便。這些都是我自己設計👱🏿♀️、自己焊接的🎓。牧民們來學習的時候問得很詳細🙎,回去他們就能用得上。”
按照市場行情,廷·巴特爾養殖的種牛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但這些年來他堅持不漲價,“牧民朋友改良品種需要它,致富需要它。”
如今,廷·巴特爾雖不再擔任嘎查黨支部書記👼,但依然奔忙不息。近年來,他圍繞牧區道路🧢、信息網絡、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廣泛調研,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他說:“近50年前⚱️🪿,我來到了這片美麗的草原;現在,我的生命已完全融入這片草原,美麗的草原就是我的家!”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