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實踐深入學習宣傳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明晰當代大學生肩負的時代重任。學院“樹人”黃色實踐團8名成員於8月27日至8月28日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又新印刷所舊址、上海三山會館和上海潛艇展覽館等地開展愛國主義綜合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和助力青年學生在“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幹。
首站🥴,實踐團成員懷著崇敬與憧憬⛹🏽♂️,踏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這座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石庫門建築,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偉大的精神。在這裏💁🏻♂️,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一大會址紀念館🏠🦂,不僅僅是一座歷史建築,更是一座精神的燈塔。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還遇到了從西藏日喀則市來參加師生交流活動的同學們🥔,雙方相互學習交流並合影留念👩🏿🏫。
實踐團成員赴中共一大會址
在又新印刷所舊址中🤽🏼♀️🔹,陳舊的建築🫶🏻、古樸的陳設🧄🌖,無不訴說著曾經的故事🧘🏼。實踐團成員看著那些古老的印刷設備,想象著當年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心中湧起一股深深的敬意。又新印刷所舊址💁🏽,是一座紅色的寶庫,見證了中國革命的艱辛歷程🔼,也激勵著大家在新時代繼續前行。
實踐團成員赴又新印刷所舊址
漫步在三山會館𓀝,仿佛穿越了時空🧁,與歷史對話。實踐團成員看到了先輩們的奮鬥與拼搏♊️,感受到了他們的熱血與激情🧶。作為新時代青年,應銘記這段歷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三山會館始建於清宣統元年🧹,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會館建築🧜🏻♀️🧏🏼♂️,不僅見證了上海的歷史變遷,更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是當時南市地區的指揮部。實踐團成員不僅了解到了上海會館發展的歷史,更深刻體會到了上海“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海派文化。實踐團成員表示,三山會館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和文化的傳承者。
實踐團成員赴上海三山會館
在上海潛艇展覽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不時駐足觀摩,仔細聆聽講解,用心感受著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被潛艇兵們的勇敢和堅韌所打動👨🏻🦽➡️,也為國家在海洋領域的成就感到自豪。展覽館內豐富的史料展示和生動的講解,為實踐團成員揭開了潛艇發展的神秘面紗💁🏼♀️。從潛艇的誕生到不斷的技術革新,從艱苦的戰鬥歷程到輝煌的成就🕊,每一個篇章都深刻感受到了國家海洋力量的崛起👨🏻🍳。
實踐團赴上海潛艇展覽館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對過去的追溯🧑🏽,更是一次對未來的探索👏🏼,以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等方式展開對紅色文化的探尋與溯源👩🌾,在實踐中總結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偉大貢獻和寶貴經驗🐁💁🏼♀️,用實際行動踐行紅色精神。在交流分享中實踐團成員談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些最根本的價值——勇氣🌯🧔🏽♀️、智慧、堅持和文化,始終是我們追逐光明的航標,指引我們不忘初心👈🏼,勇往直前!